村长打天下布局这个问题,我感觉应该是初接触这种游戏的人。很多人在网上抄了布局,然后发现自己用起来不理想,很大程度就是不理解为什么别人要这样布局。 首先普及一下基本知识: 1个店铺+1个工坊+1个存放处+1个资源点+2个农民,为一条生产线。 (1个农民采集资源,1个农民搬材料加工)这个很重要,如果想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布局,首先要弄清楚,如何建立起完整的生产线。 然后是店铺贩卖力的普及: 贩卖力 出售商品 40 50%几率卖2个商品 60 20%几率卖3个商品 80 50%几率卖3个商品 100 80%几率卖3个商品 110 20%几率卖4个商品 120 50%几率卖4个商品 熟悉这个我们才能更合理的安排本身就不多的景观。个人实践和计算得出 20%的几率多半都很坑爹,个人建议直接 40 - 80 -100 - 120 这样阶梯式发展比较好。 打个比方 10个商人,50%几率的话,5个买2,5个买1,能买15个商品!20%几率,2个买3 8个买1,也才14个商品! 所以综合考虑 20%的几率不值得要。 其次农民的选择,农民的数量不再多,而在精。 农民有四项基本属性: 劳动:干活、走路的快慢 体力:干活走路需要消耗体力,体力消耗光了农民需要回民居休息。 采集:单次采集资源数量(与资源的产量要匹配) 搬运:单次搬运资源数量(与工坊的生产力要匹配) 农民的劳动在 100 200 300 400的时候会发生质的变化,因此我们选农民要优先选能发展到400劳动的 农民的劳动=等级*成长+初始劳动力,14成长的农民到30级是肯定能有400+劳动力的,13成长的农民到30级成长有390加上初始属性10或者以上,基本也都能到400+ 所以,在保证生产线完整的情况下,应该优先招募成长高的,其次农民升级可以 批量升级,比如 全部100+ 200+ 300+这样。保证农民的整体进度能差不多。 熟悉了上面这些,下面我们要开始布局了。农民的体力是有限的,为了能让农民在有限的体力内,干更多的活,因此我们尽量就要让农民专心干某一件事,而不是杂乱无章,一个农民啥都可以干,这样更多的体力会浪费在走路上。 比如新手常常会这样: 这种布局就很糟糕,基本上大部分弊端都有了。农民乱跑,路程远。在初期农民等级不高的情况下,农民完成一件事往往要浪费很多功夫。 有的在知道了让农民专心干一件事之后,可能会这样: 这样布局的人,基本知道了,农民要专心干一件事,但是他忽略了,农民会串岗。 假如后面负责挖地的农民休息去了,恰好仓库资源没了,那么工坊旁边的农民就会去挖地。 并且当挖地的农民休息好以后,工坊的农民会继续挖地,直到体力结束,因此这样的布局实际上也是不好的。 因此在控制农民上(大致如下图): 负责采集的农民的房子不要连通工坊,农民可以穿越仓库去采集资源。 负责加工的农民的房子不要连通仓库,农民可以穿越工坊去搬运资源。 图中所示,一个农民负责生产,一个负责采集,因为没有连通,所以,生产的农民不会穿越去采集,采集的也不会穿越去生产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