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帖最后由 cwinchina 于 2012-3-31 18:11 编辑
我就想到了这个刘禅的儿子——刘谌(chen),趁着这个周末有些空余时间,也就出来发个帖子,胡乱做些评述,欢迎大家也能说说自己的观点。
记得小时候看三国演义时受罗贯中影响也是一直支持蜀汉,看到后来阿斗投降蜀汉亡国后不禁为刘备不能有个好后代痛惜不已,看看曹操后代曹丕曹彰曹植,包括早亡的曹冲,个个都是很不错啊。后来高中时和同学聊起发现刘备后代还有个刘谌也是个忠义之士。这里我先把刘备和刘禅的儿子们简单归纳论述一下,然后再主要讲讲这个刘谌的事吧。
刘家的后代们
我们先看看刘备的儿子们吧: 长子刘禅,也就是阿斗,就不多说了,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了, 次子刘永,他流传下来最主要的事就是他讨厌宦官黄皓,结果被黄皓进谗言,导致被刘禅疏远,不得朝见有十几年之久。在蜀国灭亡后迁往洛阳。 三子刘理,在不到三十岁的时候就去世了,也没有什么太有名的事迹。 另外刘备还有个义子刘封,这个大家估计都不陌生,由于不是刘备亲生,就不多做述说了。 由此看来,除了刘禅继位做了后主,其他两个儿子也并未有啥大的能力。
然后再看看刘禅的儿子们: 刘璿,刘禅长子,延熙元年(238)立为太子,蜀汉亡后,钟会在成都作乱,被乱兵杀害。 刘瑶,刘禅二子,延熙元年(238)封安定王,蜀汉亡后投降。于永嘉之乱被杀。 刘琮,刘禅三子,延熙十五年(252)封西河王,蜀汉亡后投降。于永嘉之乱被杀。 刘瓒,刘禅四子,延熙十九年(256)封新平王,蜀汉亡后投降。于永嘉之乱被杀。 刘谌,刘禅五子,景耀二年(259)封北地王,曾反对谯周降魏的提议,但被刘禅拒绝,遂于蜀汉亡国当日自杀。 刘恂,刘禅六子,景耀二年(259)封新兴王,蜀汉亡后投降。继承了刘禅的安乐公爵位。于永嘉之乱被杀。 刘虔,刘禅七子,景耀二年(259)封上党王,蜀汉亡后投降。于永嘉之乱被杀。 七个儿子数量倒是挺多的,但除了刘谌,其他都跟着刘禅投降了,然后也很难找到更多记载他们的事情了。如此看来,在这些人中,唯一值得论述一下的就是刘禅的这第五个儿子,也就是刘谌了。
刘谌事迹 说刘谌事迹前先欣赏下在三11里刘谌的投降和数据吧 性别:男 相性:75 统御:60 武力:62 智力:69 政治:73 魅力:82
特技:怒发
枪兵:B 戟兵:A 弩兵:B 骑兵:C 兵器:C 水军:C
在《三国志·后主传》中只是简单地提到刘谌的事迹,“是日,北地王谌伤国之亡,先杀妻子,次以自杀。”这里是日指的就是刘禅投降那天。 而《三国演义》作为一本文学小说,对这一段做了更多丰富化和论述, 首先《三国演义》在提到刘禅儿子时说道“后主生七子:长子刘璿,次子刘瑶,三子刘琮,四子刘瓚,五子即北地王刘谌,六子刘恂,七子刘璩。七子中惟谌自幼聪明,英敏过人,余皆懦善。”也就是说刘禅七个儿子中只有刘谌聪明,而且英明敏锐,其他都是些性格和善但没啥大能力的人。 然后我们再看看演义里对刘谌事迹的描写,略长,半古文看着可能会累,所以自己简单地给翻了一下: 在谯周提出投降时,刘谌突然从屏风后闪出,指着谯周便骂:“你这个迂腐胆小的书生,怎么敢随便议论国家大事!这天底下哪有做皇帝的投降的道理!”但是刘禅不听,指责刘谌不过是年轻人血气方刚,刘谌就答到:“爷爷刘备还在的时候,这谯周算个屁,现在危言耸听,其实根本就不是这样的。我们成都现在还有数万兵马,而姜维带着主力都在剑阁,只要他得到消息一定会过来救的,我们里外夹击,怎么赢不了。怎么能听这个胆小书生的话,把爷爷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就这样送掉?”刘禅就骂他说你个黄头小子知道个屁,刘谌边叩头边哭说:“哪怕是真的到了没有办法的程度我们也应该拼死一战,这样九泉之下也对得起爷爷啊,为什么一定要投降?”刘禅还是不听,刘谌就大哭说:“爷爷打下这个基业多不容易,就这样放弃,我死也不同意!”然后就被刘禅派人赶出去了。 刘谌回到家后一脸的生气,他妻子崔夫人就问说怎么了,他就把事情和崔夫人说了一遍,然后说自己打算自杀,不肯投降。崔夫人就说:“好啊,好啊!让我先死,你再死吧!”刘谌就问了:“我死因为我是刘家之后,你干嘛要死啊?”崔夫人就说:“你为你爸爸死,我为你死,一样的道理,可还用问吗?”然后就一头撞死了。之后,刘谌把自己儿子也杀了,并割妻头,提至昭烈庙中,伏地哭曰:“臣羞见基业弃于他人,故先杀妻子,以绝挂念,后将一命报祖!祖如有灵,知孙之心!”大哭一场,眼中流血,自刎而死。
个人评述
从这个故事中,我们可能看不出这个刘谌到底有多大的本事,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,就是这个刘谌是个大忠大义之人。也有些网友说他自己死前还要把儿子给杀了,纯属装B。但我觉得并非如此,我们要知道古人的观念与我们不同,在刘谌的心中,不战而降是一种耻辱,他把这看得比自己生命还重,那么对于他的最爱的孩子(这个应该没啥疑惑吧,哪个父亲会不爱自己孩子),他自然也不愿看着他们走上这样一条在他看来屈辱不已的道路,这样的选择虽然残忍,但是想必他在下手的时候内心上伤痛要比我们都多得多吧。
思维跳跃:说说刘备
说到这儿突然就想到刘备了,记得小时候大家对刘备的评价最多就是仁义,但是近些年来,说刘备虚伪的人却越来越多,而新版《三国》更是把刘备的虚伪诠释地淋漓尽致,个人实在表示很难理解。由于受《三国演义》的尊刘写法,导致曹操某种程度上的黑化,所以很多人出来为曹操说话,开始挺曹。这个我表示理解,确实曹操在历史上是个很了不起的人,但要挺曹没必要就要黑刘备啊,皇叔这一辈子容易吗。对于这个问题我也不多说,只说一件事,就是刘表死后曹操南下,刘备从新野撤退时带着很多民众一起逃亡。这件事在《三国志》上也是有记载的: 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,此到当阳,众十余万,辎重数千两,日行十余里,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,使会江陵。或谓先主曰:“宜速行保江陵,今虽拥大众,被甲者少,若曹公兵至,何以拒之?”先主曰:“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,今人归吾,吾何忍弃去!” 当时有人和刘备说,这么多人速度太慢,要是被追上就死定了,可是刘备说他们自愿跟我,我怎么忍心赶他们走。 好吧,一个人如果虚伪,那他必定最重视的是自己的生命,可是这时带着这么多人,一旦被赶上,刘备就玩完了,但他还是不忍心赶走,有谁能虚伪伪到这份上?
好了,拉拉洒洒说了这么多,思绪跨越貌似也有点大,大家凑合着看看,如果有说错之处,也欢迎大家指正。 最后吐槽一下,打了这么多字好累啊 |